k8凯发国际

国际航空医疗救援的主要模式与启示

2019-08-14 08:15

中国航空医疗救助的发展与探索模式


在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初期,军方或政府承担起了责任。上世纪90年代,金鹿航空公司开始了航空医疗转运业务。近年来,社会关注持续升温,航空医疗救援迅速发展,航班从2011年的1097小时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3629小时,起降次数达到1839架次,年直接营运收入约为1.5亿元至2亿元,约有11架完全改装的特种医疗飞机(直升机6架、固定翼5架)。


许多主体都在规划航空医疗救援市场,金鹿、华彬等传统通航企业正在寻求广泛的合作,北京红十字会、西京医院、江苏明济医院、河南宏利医院等医疗机构也在积极布局。上海金汇计划为国家建设一个高端航空医疗救助网络。山东麦特集团利用自己的汽车客户渠道,开始建立覆盖山东省的空中救援系统。


微信图片_20190814091755.jpg


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空中医疗救援系统,但已经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模式:


以医院为基础的联盟模式,如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在中国建立了首个空中救援合作联盟,首批52个联盟单位,涵盖通航企业、大型医院、国内外救援公司和保险公司。自2014年该联盟正式启动以来,已经飞行了60多次,飞行时间超过了200个小时。目前,京津冀地区有89个起落点,拟扩大到200多个。这种以医院为基础的医疗救助模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华彬星光、亚盛为代表的独立通航企业经营模式,以医疗救助为主,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寻求与外界广泛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规划和扩大自身能力。拟引进2架全构型改装贝尔429,将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构建救援体系。


以国际SOS(北京)为代表的医疗服务集成模式,是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将国际卫生管理和医疗安全救助整合到一个新的产业中,实现航空医疗转运作为其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山东99航空救援公司为代表的相关产业价值链延伸模式。该企业的母公司是山东马特集团,该集团主要服务于汽车后方市场,在中国拥有众多汽车会员。山东999利用其强大汽车的会员渠道,拓展价值链,为其成员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并专注于道路交通和空中救援。建议引进7架飞机在山东建立6个基地。如果会员支付不同的年费,则可以享受相应的航空医疗救援服务。


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未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对航空医疗救援产生强烈的需求。除地震等异常紧急救援外,正常需求主要有四种:


第一,保障重大活动,如冬奥会等重大体育赛事、重要会议等群众聚集活动;


第二,道路交通救援,中国的汽车数量超过1.5亿辆,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接近20万人,对道路交通救助和救援的需求越来越大。


第三,有中国驻外人员、国内外游客等特殊消费群体,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人员和企业高管。目前,仅在北京就有大约10000个大使馆、国际组织和地区代表机构、驻京的外国新闻机构和外国代表机构需要航空医疗救助的保护。


第四,民生健康保障,日常生活中突发重病情况。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未来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到2025年,如果我国能建成中等水平的航空医疗救援覆盖体系,所需要的专业医疗救援固定翼飞机约为150-200架,直升机1000-1300架,机队市值将在400-500亿,到2025年中国每年将使用飞行器救助30万人次,直升机降落高速路救援成为常态,直接运营收入达80亿人民币。如进一步测算其关联的拉动效应和社会效应,市场规模接近千亿。


微信图片_20190814091800.jpg


由于我国航空医疗救助的发展是一条自下而上的道路,目前推动航空医疗救助的非政府力量相对活跃,未来五年,航空医疗救助行业也将经历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进入这一领域的投资者数量将增加,该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区域性的,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协调,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立法研究。确立医院、通航企业、病患者等参与主体的关系,明晰各自权利义务,从法律层面规范航空医疗救援活动,为航空医疗救援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制订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将其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从培育行业发展的角度,可以出台一些补贴或支持政策,引导、促进航空医疗救援规模化发展。


三是在全国建立数个试点,探索不同地区航空医疗救援开展的商业模式。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各国国情不一,费用的来源途径有多种,包括政府补贴、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各种捐赠、会员费等,费用来源的差异,导致发展模式不一。我国在发展航空医疗救援时,应积极借鉴国际适应经验,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不同地区采用何种模式,各级政府应该如何介入,是由政府引导还是市场主导,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四是制定行业标准,建立监管体系。安全是航空医疗发展的重中之中。航空医疗飞行的环境复杂,飞行过程中患者情况多变,对安全要求甚高,一次安全事故可能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由于航空医疗救援属新兴业务,目前国内对于这一块的管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美国针对航空医疗出台了专门的文件来规范行业发展,FAR135-14B、FAR135-15针对救护直升机和固定翼医疗飞机进行了规定,同时,还成立了美国空中转运体系认证委员会(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Medical Transport Systems,CAMTS)来指导行业发展。未来我国需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和政策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


五是推动行业组织的成立。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离不开行业自律,美国航空医疗救援的监管工作很大部分是由行业协会承担,制定行业标准。未来我国航空医疗救援的协同发展,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六是加强医护人才的培养力度。国外对此类业务人员有明确的要求,比如美国要求担任医疗飞行的驾驶员须飞行时间在1200-1500小时以上,德国则要求1500小时以上,对相关的机组人员、医护人员、地面人员等也应进行系统培训。我国须建立航空医疗救援的人才培养体系、编制相应培训和操作手册,强化安全意识。


微信图片_20190814091804.jpg




k8凯发国际PC端官网:hooomo.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搜狐福瑞天象航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