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医疗救援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知晓。但不少人对其仍然是雾里看花。
航空医疗救援到底要花多少钱?老百姓负担得起吗?这恐怕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今年8月6日,一名湖北恩施利川的60岁老人突发心绞痛晕倒。心脑血管疾病的黄金救援时间仅120分钟,若采用地面运输方式,利川至恩施州中心医院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也需要150分钟。此时,老人的儿子刘先生突然想起之前替母亲买过一张直升机救援卡,当机立断,立即请求航空医疗救援。
在确认老人的病征符合空中救援要求以后,直升机仅花半小时就将其成功运送至恩施州中心医院进行抢救。
航空医疗救援作为全球公认的最高效的救援方式,已成为现代化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发达国家大多建有完善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
德国的医疗救护直升机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国内任何一个地方,每年救护任务达10万余次;
美国的航空医疗救援覆盖了全国60%的洲际公路网络,能够为境内84.5%的人口提供20分钟抵达现场的服务保障;
瑞士、加拿大、日本、挪威、捷克等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空中救援体系。
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复苏与通航业的不断发展,航空医疗救援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知晓。
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人希望到大城市接受治疗,航空医疗救援和转运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支付方式的不成熟和空域问题是目前限制国内发展航空医疗救援的主要因素。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中国的航空医疗救援将很快发展壮大。
航空医疗救援价格知多少
与救援效率成正比的,是航空医疗救援的高成本。
业内人士介绍,航空医疗救援的费用主要由机型、飞行时间、航程、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等因素决定。
航空医疗救援机型共分两类: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
直升机主要用于医疗急救和城际医疗转运,固定翼飞机则用于远距离的跨省、跨国医疗转运。不同的救援机型服务于不同需求的患者,这两种机型的结算费用也相差甚远。
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网站上公开的价目表显示:“直升机医疗转运收费标准为3.5万元/小时;固定翼飞机医疗转运收费标准为,起飞基础价格20万元,3小时内8万元/小时,3小时以上每小时飞行价格依次递减。”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钟振东表示:“国内直升机医疗救援平均价格为3万元~8万元,固定翼飞机则为几十万元。”
这样高的价格,老百姓是否负担得起呢?
目前中国市场上共有5家通航企业可以提供常规性的专业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分别是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金汇通航、中飞医疗、河南宏力和山东麦特,多数以“保险+会员”的商业模式运营。
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范大钧表示,“为了让普通人也能享受航空医疗救援服务,k8凯发国际希望打造一个人人用得起的‘空中120’。”
因此,金汇通航特别向市场推出了365元/年不限次,直升机院前急救免费、院间转运九折优惠的会员产品。目前该项目已有600万会员。
另外,金汇通航还与中国人保财险(PICC)开展了战略合作,为符合赠送条件的人保车险客户提供免费的直升机救援服务。为了推行航空医疗救援服务,体现出其公益性和大众性,中国政府与通航企业都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
航空医疗救援谁来买单?
按照国际通行范例,航空医疗救援的付费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政府拨款。由于医疗飞机成本高昂,国外普遍的做法是政府向通航运营企业购买服务,或购买保底小时数。我国也在2012年出台了《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应急救援的成本进行补贴。
二是采用医疗保险的模式,包括强制性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目前以补充性的商业医疗保险覆盖航空医疗救援的做法,在发达国家已十分常见。我国已推出一些航空医疗救援商业保险产品,但由于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尚未建立,这类产品尚未普及。
三是个人付费项目,这是最普通、最常见的模式,但单次收费价格较高。虽然中国的航空医疗救援行业刚刚起步,但这三种付费模式均已出现在市场上。
政府采购、企业参与救助的形式在中国已有实例。湖北省十堰市急救中心主任刘家敏表示:“十堰市120一年多来已成功提供了10多次空中急救服务。k8凯发国际卫计系统急救部门没有足够资金配置医疗直升机和相关人员,所以只能依靠社会资源拓展航空医疗救援项目。目前,在与通航企业的合作中,转运伤病员与器官、护送专家和设备等按航程收取费用,但几次应急救援是完全免费的。”
中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嗣维介绍,目前中国人寿与中飞医疗已联合推出了国寿中飞直升机急救险,支付300元的保险费用,可获得300万元的医疗保障。投保客户凡在救援覆盖区域内遭遇交通意外且符合救援条件,第一时间拨打救援电话,即可享受院前急救服务、院间医疗转运服务和公务机医疗转运服务,因急救而产生的服务费用均由中飞医疗承担。
此外,中飞医疗还与公益组织设立了飞行救援专项基金。去年约有40人通过该专项基金享受了免费的航空医疗救援服务。
虽然救援成本高昂,但范大钧认为:“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费用问题。现在通航企业努力要让人人都用得起这一服务,但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多采购社会资源,这样政府无须另起炉灶供养机队和人员,既可以为政府省钱,也能让通航企业可持续发展。”
钱嗣维也表示:“k8凯发国际要从患者本身需求去考虑。去年中飞医疗仅凭一架H125医疗直升机,就提供了159次救援和转运服务。现在整个浙江省都知道,有这样一家公司提供航空医疗救援服务。我相信航空医疗救援行业发展起来以后,最终受益的一定是老百姓,是整个社会。”
航空医疗救援普惠大众
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秘书长陈东升表示:“航空医疗救援具有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天然组合优势,利国利民,是未来中国市场上的一片蓝海。但目前最主要的障碍还是大众认知度不高。”
在提高大众认知度方面,刘家敏提出了几点建议:“通航企业需要努力加大与保险业合作、救援卡普及以及社会宣传的力度,消除人们对航空医疗救援费用高昂的误解,同时也希望人们不要浪费目前成本极高的航空医疗救援资源。”
钟振东认为:“普通老百姓很难了解这个行业,了解以后也有很多质疑。经过调查,k8凯发国际发现120和999作为急救机构更能获得大众的信任,所以通航企业可以与急救机构进行合作,成为其运营商。这样就可以打消老百姓的疑虑,增强信任。”
999空中救护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霄东则认为,降低费用是提高航空医疗救援普及性的重要手段。“保险和会员制都是非常好的方式,这样大家可以少花一点儿钱,费用由保险公司或者会员单位承担。希望将来能加入政府的医保体系,或者由政府、企业购买大量服务来降低成本,从而让大众享受到真正的全民航空医疗救援服务。”
范大钧也表示:“航空医疗救援若想实现常态化发展,就必须面向大众,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中国共有14亿人口,需求巨大,中国航空医疗救援事业大有可为。”
台湾联合国际救援首席执行官徐震宇认为:“中国的航空医疗救援行业发展在国际上其实算是非常快的,发展过程中的规范化逐步推行,政策也在逐步开放,一个常态的中国式航空医疗救援服务体系指日可待。”
范大钧认为:“发展航空医疗救援,需要政、企、产、学、研、金等多位一体,夯实基础,优化体系,提高能力,实现‘政府支持、行业融合、社会关注、百姓信赖’的良性发展。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发展要靠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k8凯发国际看好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行业的明天。”
“目前国内航空医疗救援行业的环境非常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民航局都很重视这项事业的发展。相信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难题能被解决。”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副院长马圣奎表示,“希望不久后,当k8凯发国际接到急救电话的时候,直升机能像救护车一样,在两三分钟内作出反应,能飞起来。这才是对生命的真正尊重、对生命的急救。我相信在相关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中国也能有规范化、常态化、惠民化的真正的航空医疗救援服务。”(《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