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8日召开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九批制度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南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成我国首个覆盖省域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促使通航飞行业务量大幅提升。
海南省国资委主任马咏华在会上介绍,海南以“国家部署、军地协同、行业监管、国企实施、多元化运营”新模式,率先启动全国唯一的“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区”建设。
他具体介绍称,海南在行业管理顶层制度体系上研究制定《海南省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暂行)、《海南地区通航飞行服务保障协议》等规范性文件;成立“海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和“海南地区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和组织机制。
据悉,海南已运行“空地结合、立体保障”的低空飞行管控服务运行体系,为通航企业进入自贸港探索、培育海南自贸港特色通用航空产业经济构建了高效的“营商环境”、“创业环境”,截至目前已吸引60余家科研、培训、通航服务、应急救援等企业进驻。
此外,海南还创设中国低空空域大数据中心,实现飞行计划、气象信息、飞行情报、航行情报和空域动态数据的收集、分析、管理和发布。建立了通航大数据信息平台保障功能,实时收集到海南通用航空器、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的飞行活动等相关数据信息。
马咏华介绍,海南将低空飞行量最大的三亚市作为深化试点区域,进一步探索创新形成“自主飞行试验区+‘一站式’飞行服务系统+塔台飞行服务席”三位一体的低空保障模式。通过出台《三亚地区通用航空空管保障实施细则》,明确对于非管制责任范围外的通航活动只需要报备飞行计划,且不受管制单位的限制,而在管制责任范围内的,划设临时隔离空域,即自主飞行试验区,推动海南低空空域高效集约使用,实现空域精细化分层管理。
海南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体系投入运营后,通航飞行业务量大幅提升。2019年海南通航年飞行小时数达15512小时,相比改革之前年均增长率达19%。试点城市三亚市2019年低空飞行旅游接待游客达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28%;收入2686.14万元,同比增长13.57%。
马咏华称,通过实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海南社会保障能力由海陆两栖升级到海陆空三栖,极大提升了自贸港在航空应急救援、航空医疗转运、航空渔业飞行等社会保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